10月17日,我校第四届教学节系列活动——“大思政”教书育人论坛在逸夫国际会议中心一楼报告厅召开。活动邀请到了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杨威教授、复旦大学王全瑞教授、我校数学与统计学学院彭双阶教授、复旦大学本科生院培养与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孙燕华主任等众多专家学者,共同探讨“课程思政”改革与创新。我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各学院教学负责人、一线教师等120余人参加论坛。
杨威教授从五个方面介绍了武汉大学思政课质量提升的总体思路和现实路径:一是注重顶层设计,整体推进思政课改革与创新;二是发挥学科优势,以一流学科引领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三是坚持内容为王,不断深化思政课教学内容改革;四是着力建设慕课,大力推进新媒体新技术与思政课教学的深度融合;五是充分整合资源,实施整体综合多元立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王全瑞教授以《有机化学》课程教学为例,支招“课程思政”创新。他认为教师要将专业知识传授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发挥课堂主渠道功能,既重视具体科学知识教学、又体现育人目标;主动挖掘提炼具有说服力、感染力的思政元素和案例,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融会贯通,潜移默化地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坚守爱国精神和人文情怀,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 “三位一体”。
彭双阶教授以一份“学生专业课与思政课成绩相关性分析报告”引入,分析了当前“课程思政”建设的现实、问题与挑战,并从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效果三个方面,运用《数学鉴赏》《泛函分析》《点集拓扑》三个案例进行了对策分析。他认为,课程育人要以专业课教学为支点,牢牢把握学生思想特征,坚持因材施教,兼顾学术性和趣味性,既要避免庸俗化、牵强附会,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怀、情操和情商。
孙燕华主任以复旦大学课程思政建设情况为例,指出“课程思政”建设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要进一步加强统筹谋划、提升教学管理水平,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推进“课程思政”改革。
此次“大思政”教书育人论坛是我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和教育教学创新的重要内容。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学校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发挥各类课程的育人功能,构建以思政课为核心,以哲学社会科学相关学科专业核心课程为支撑,以人文通识课为补充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模式。通过设立教学改革专项激励计划、提升教师育人意识等举措,激励专业教师主动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涌现出《实用文科大学数学》(代晋军)、《心理学基础》(田媛)、《逻辑学》(宋荣)、《应用语言学》(罗耀华)等一批富含思政元素的特色课程。
学校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高度重视“三全育人”和“五个思政”综合改革创新,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校党委书记黄晓玫强调,要把“课程思政”作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围绕人才培养根本问题,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校长、校党委副书记赵凌云在第四届教学节开幕式上指出,“课程思政”要做到“三个讲好”:讲好世界观、方法论,讲好学科精神,讲好学科价值,注入课程灵魂,提升课程品位,提升课程效果,学校将进一步探索创新,培育更多的德育示范课程加以推广,逐步实现“全课程”育人。